曼瓜 AI 开启文化遗产数字化新纪元:AI 视觉重构博物馆智慧体验

2023年03月 发布于:曼瓜AI

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融合的前沿领域,曼瓜 AI 正式发布 "文博智脑" 解决方案,通过多模态视觉识别技术重构博物馆交互体验。该方案基于工业级高精度视觉模型,实现展品信息智能解析、历史场景数字复原等核心功能,为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播开辟了创新路径。

一、多模态识别技术突破

曼瓜 AI 的视觉系统集成了三维重建、OCR 识别、材质分析等多模态感知能力。通过自研的动态注意力机制,系统可在 0.3 秒内完成展品关键特征提取,结合知识图谱构建技术,实现文物年代、材质、工艺等信息的精准解析。在故宫博物院的实测中,系统对青铜器铭文的识别准确率达到 98.6%,成功破译三件清代御制器物的历史典故。


创新的 "动态知识图谱" 技术是另一大亮点。该系统可自动关联文物本体信息与历史文献、考古报告等数据,构建实时更新的知识网络。在敦煌研究院的合作项目中,AI 通过分析壁画颜料成分与画风特征,成功还原了唐代画工的创作流程,为文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。

二、智慧导览生态构建

曼瓜 AI 打造了 "线上 + 线下" 融合的导览体系。线下场景中,基于边缘计算的便携设备支持展品 3D 建模与 AR 历史场景复原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体验区,游客通过扫描唐三彩俑,即可在手机端观看文物烧制过程的全息影像,交互转化率提升 200%。线上平台则构建了文物数字孪生库,用户可通过高精度 3D 模型进行细节观察,累计访问量突破 500 万人次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系统引入情感计算技术,通过分析游客停留时间、表情动作等数据,动态调整讲解内容。某省级博物馆应用数据显示,该功能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长增加 45 分钟,深度体验项目参与率提升 65%。

三、文物保护创新实践

在文物保护领域,曼瓜 AI 的视觉分析能力展现出独特价值。通过建立材质老化评估模型,系统可对书画、纺织品等脆弱文物进行微损伤检测。在南京博物院的合作中,AI 成功识别出三件明代丝织品的早期霉变迹象,较人工检测提前三个月预警。结合数字孪生技术,系统还可模拟不同环境参数对文物的影响,为展陈方案优化提供量化依据。

四、文化传播生态协同

曼瓜 AI 积极构建文博科技生态联盟,已与国家图书馆、敦煌研究院等 20 余家机构建立合作。通过开放 API 接口,开发者可快速调用文物识别、虚拟导览等功能。目前,平台已孵化出 "文物表情包生成"" 历史场景剧本杀 " 等创新应用,相关小程序用户量突破 100 万。

五、技术演进与未来展望

面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深层需求,曼瓜 AI 正推进两项关键技术突破:一是研发基于神经渲染的文物复原算法,实现残缺文物的智能补全;二是构建跨模态文化知识大模型,融合文字、图像、音频等多源数据,提升 AI 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深度。


此次技术突破不仅为博物馆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引擎,更标志着 AI 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入精准化服务阶段。随着 5G、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发展,曼瓜 AI 将持续拓展应用边界,让千年文明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,为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注入科技动能。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8号科实大厦608室

客户服务热线

010-57155686

service@mangua.cn

功能导航

模型优势

应用场景

Copyright © 2021  北京曼瓜科技有限公司  All Rights Reserve

京ICP备 2021030538号